体检时,有一些中老年人x线胸片检查结果提示主动脉硬化、心影增大。主动脉硬化是动脉管壁增厚、硬化和管腔变狭窄的病理表现,由于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心脏射血阻力增加,同时肺动脉压增大,心脏的负荷加重,心脏呈代偿性增大,出现心肌肥厚,久而久之造成心脏扩大,影像学检查时出现心影增大。此时心肌收缩力减弱,影响心脏泵血功能,引起主要脏器相对缺血缺氧,可出现肝、肾及心脑血管等的损害,身体组织细胞供血供氧不足,导致全身性血管病变,并可出现心功能减退甚至心力衰竭,对健康危害较大。
发病因素
1.脂代谢异常与血脂升高 主动脉硬化主要与脂代谢异常和人体血液内存在的脂质成分(简称血脂)异常有关。
脂代谢异常会导致血脂升高。机体脂代谢过程相当复杂,血脂包括总胆固醇(含游离及脂化两类)、甘油三酯(也称中性脂肪)及磷脂等。这些脂质在代谢过程中必须和某些蛋白质结合成脂蛋白后才能进行循环转运。血液内的脂蛋白有4种,即乳糜微粒、低密度脂蛋白(β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前β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a脂蛋白)。由于这4种脂蛋白的结构、代谢、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不相同,因而在脂代谢过程中有不同的作用和功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关系也不一样。乳糜微粒是种来自食物的脂肪颗粒,主要含有外源性甘油三酯,由于颗粒大不能通过正常或有损伤的动脉内壁,因而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无关。低密度脂蛋白与极低密度脂蛋白(这两者被称为“坏”胆固醇)极易穿透损伤的动脉内璧,并沉着在其中,能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高密度脂蛋白(被称为“好”胆固醇)含量较少,颗粒又小,能自由地进出动脉壁,不但不会沉积其中,相反还能将沉积在动脉壁中的胆固醇运送到肝进行代谢,因此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2.“坏”胆固醇升高 血脂代谢异常,出现高脂血症和“坏”胆固醇升高,其中“坏”胆固醇升高对心脏危害更大。因为“坏”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脏供血不足,进而出现心肌缺血、缺氧引发冠心病,心脏供血不足长期得不到改善,心脏呈代偿性增大,影像学检查出现主动脉硬化、心影增大。
3.老年退行性变 主动脉硬化、心影增大常见于中老年人。由于中老年人机体呈退行性改变,各组织器官的功能逐渐衰退,体内抗氧化功能逐渐减弱,特别是女性绝经后发病率逐渐上升。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壁的弹性纤维逐渐减少,动脉内壁有脂类物质沉积,动脉逐渐硬化。